近期的降水,讓本應生機勃勃的農田蒙上了陰影。在朔城區一些鄉鎮,田間積水成洼,玉米、高粱、莜麥或浸泡水中、或出現倒伏。

朔城區農業農村局迅速反應,第一時間組建“惠農服務組”,由45名經驗豐富的農技骨干兵分6路,奔赴朔城區12個鄉鎮開展技術指導,幫助農戶搶抓農時、科學減災,最大限度減少農田損失,為澇后農業生產恢復全力護航。

“水排不出去,莊稼就‘憋’壞了。”8月24日一大早,在滋潤鄉滋潤村的一塊玉米田里,農技員雒雁斌深一腳淺一腳地蹚在泥水里,正指揮著農戶調運水泵、疏通被淤泥堵塞的溝渠。機器的轟鳴聲在田間回蕩。這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——爭分奪秒排澇。“早排一天水,損失就能少一成。”雒雁斌邊抹臉上的汗珠邊說。

積水退去,倒伏的莊稼和潛在的病害成為新的難題。農技人員一頭扎進泥濘的田間,分作物、分災情,開出了細致的“康復處方”。

在下團堡鄉劉家口村的一塊倒伏玉米地里,農技員王文光正手把手教農戶:“看,這幾株倒得不厲害,趕緊扶起來。3到5株輕輕綁在一起,根部培土加固,動作要輕,別傷了根。”對于倒伏面積巨大或積水難排的低洼地,他則建議農戶立即聯系保險公司查災定損,并反復叮囑:“高溫高濕,要特別警惕莖基腐病和葉斑病,殺菌劑要跟上。”調查中發現,不少倒伏玉米是膜上播種。王文光一邊指導救災,一邊不忘提醒:“明年試試膜側播種,高密度品種在6至8葉期進行化控(噴施矮壯素等),能有效降低倒伏風險。”

相比玉米,高粱耐澇性稍強,倒伏相對較少。但在窯子頭鄉下圪佬村,部分抽穗后灌漿的高粱也未能幸免。“灌漿期倒伏影響籽粒飽滿,必須扶。”農技員李紅麗正細心指導農戶將倒伏的高粱植株扶正,確保上部功能葉片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。同時,雨后滋生的葉斑病、頂腐病,李紅麗建議農戶及時噴施殺菌劑進行防治。

在利民鎮東莊村的一塊莜麥田里,農技員閆文寶提醒農戶:“輕度的倒伏別急著扶,它自己能慢慢立起來,現在進田踩踏反而加重傷害。”對于嚴重倒伏貼地的,他則指導農戶在土壤稍干時操作:“動作要輕,輕輕挑起植株,千萬別折斷莖稈,用軟繩幾株一捆綁扎固定。貼地腐爛的葉子趕緊清掉,減少病菌傳染源。”澇后莜麥極易感染根腐病、赤霉病,閆文寶開出了殺菌劑“藥方”,并強調對嚴重病株要“連根拔起,帶出田外銷毀”。

“當前最緊要的是排澇減災和田間管理,但后續的定損理賠同樣關鍵,關系到農戶今年的收成保障。”朔城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:“農業農村部門將與保險公司緊密協作,加快查災、定損、理賠流程,確保國家惠農政策落到實處,盡全力保障受災農戶的切身利益,不讓農民兄弟的汗水白流。”(武躍林)